珍惜中国最后的快速增长二十年——深度解析2018年经济趋势

珍惜中国最后的快速增长二十年——深度解析2018年经济趋势

编辑 | 杨瑞

来源 | 宁南山(ningnanshan2017)

珍惜中国最后的快速增长二十年——深度解析2018年经济趋势

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到今天持续了四十年的高速增长期,将会在未来一二十年逐渐的结束。这个预计会持续超过半个世纪的长时间高速增长,不仅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以后估计也很难再有了。

珍惜中国最后的快速增长二十年——深度解析2018年经济趋势

前不久在某公众号看到一篇文章,该文章作者是一个在美国金融界闯荡了多年的精英,七八年没有回国了,现在回国发展。文章中写了回国之后的见闻,他在上海的朋友,花八百万买了公寓,首付三百万贷款五百万,每个月月供两万余。

他在文章中评论说他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因为这是把所有的资产全部集中在房产上,风险太高,认为国内普遍缺乏风险意识,所以他回国发展要做投资教育。

的确,每个月两万多的月供,要求两夫妻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丢工作,如果不幸失业又找不到好工作,房价又跌了,这个家庭不仅损失惨重,甚至可能会像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香港家庭一样彻底破产。因此他的说法并不是毫无道理。

但是呢,他同时忽略了一点,这一点是他在美国长期生活所无法亲身经历的,没有亲身的经历就很难形成直观的印象。那就是中国经济在强劲增长的背景下,失业+房价跌导致断供这种风险其实非常低。

经济的增长不仅能够保证就业和房价稳定。同时还会带来收入的迅速增加,让家庭月供负担越来越轻。大约十年前,我身边有同事抱怨说,他一个月两千多的月供压力太大了,我们纷纷点头称是同时投过去同情的目光,说你压力真大,当然了,那个时候一个月到手也就是三四千元,压力能不大吗?

现在十年过去了,两千多月供还算不算压力大,我想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很多旅美的精英分子,长期在西方生活,除了偶尔回国几天,在过去的十几年缺乏在中国生活的经验,也完全没有亲身体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带来的改变。因此习惯用在西方已经发展趋于停滞的社会思维方式来中国社会做决策,这样其实很容易出问题。

注意风险是对的,但是过度强调风险会变得保守,会因为很低的风险而错过很多机会,错失中国历史上最难得的经济高速增长期。

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到今天持续了四十年的高速增长期,将会在未来一二十年逐渐的结束。这个预计会持续超过半个世纪的长时间高速增长,不仅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以后估计也很难再有了。

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整个国家的面貌彻底改变,有很多人小时候还是光脚没有见过飞机火车的农村孩子,到三四十岁的时候却是在大城市有房有车,穿着西装见客户,刘强东就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才第一次看到电灯,现在已经是京东老板了,这么巨大的变化和机会,错过了真的是太可惜了。

今天我们从2018政府工作报告和数据,来看看目前中国经济的一些变化和趋势。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最常见的是三驾马车理论,也就是经济的发展来自于三大需求:投资,出口和消费,投资主要是政府和企业投钱形成固定资产,出口是卖东西给外国人,消费是卖东西给中国人。我们也很清楚的看到,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需求的核心和主体都是人,消费是中国人买东西,出口是外国人买东西,投资是政府和企业买东西。

根据2017年的统计公报,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为32.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9.1%。虽然说是三驾马车,其实三匹马的力量是完全不一样的。总体是6:3:1的态势,国内消费的力量是出口的六倍多。所以出口对经济的增长贡献已经比较小了。

中国经济从2001年加入世贸以来,出口猛增带动了经济发展。中国出口金额从2001年的2661亿美元,猛增到2007年的12200.6亿美元,六年时间增长了4.585倍。所以说出口在21世纪的头十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力发动机。

而从2007年到2017年,出口仅仅从1.22万亿美元增长到大约2.27万亿美元(15.33万亿人民币),十年增长还不到一倍,这还是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要说以后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也很难了,2017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只有9.1%

所以今年而言,除非出口大跌,顺差大量减少,否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会太大。另外出口毕竟主要和外部需求有关系,不太可控。

外部需求的情况,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美国2.3%,欧元区2.3%,日本1.7%。先继续嘲笑一下日本,从1995年的巅峰,到2017年已经是第22年了,经济还是这个情况,日本失去的第三个十年已经在路上了。

欧美经济复苏还是比较明显,尤其是人类希望美利坚,标准普尔2月预计2018年美国经济会增长2.8%,美国白宫2月21日向国会提交的年度经济报告,更是预计2018年美国经济会增长3.1%。

欧洲和美国是我国最大的两个出口市场经济都在强力复苏,因此预计中国2018年出口形势会不错,实际上2018年1月中国出口增长6%,二月更是大幅增长17.2%,即使考虑春节因素,这也是不错的成绩。

多说一句,我们不仅把隔壁日本越甩越远,2017年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总经济差距也是缩小的。2017年欧元区19国经济总量大约12.5万亿美元,美国经济总量大约19.387万亿美元,合计31.89万亿美元。

而中国2017年经济总量(按照6.75汇率)为12.254万亿美元,是欧元区+美国的38.43%。我国去年经济增速为6.9%,相当于欧元区+美国增长2.65%,而欧元区+美国总增速为2.3%。也即是我们在实际增量上超过了他们。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将会超过欧元区19国之和。

2018年的出口,最大变数是美国的贸易战,不过也不会影响太大,中美都是体量巨大的强国,中国加入世贸17年,贸易战已经习惯了,你有牌打我也有牌打,中美都是有实力同时又理性的文明国家,和俄罗斯,德国,日本,朝鲜这些容易情绪激动的民族不一样。

中美要是打贸易战,可能会在某个时间打贸易战,可能会在某个产业打贸易战,但是绝对不会在所有的时间在所有的产业打贸易战,最终结果肯定是双方都不愿意两败俱伤,各让一步了事。

一切贸易战都离不开客观的实力对比,美国今天已经不具备遏制中国的能力。总的来说,今年随着各国经济普遍回暖,出口的需求问题不大,这也会刺激国内企业扩大投资。但是总体而言,估计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基本会在一个百分点左右浮动。

直白的说,我国出口高增长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是出口“看天吃饭”的时代,也就是受外部需求的变化影响极大。出口这个经济增长发动机,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已经比较弱了,另外处于易受外界形势影响的非稳定状态。

我们再聊聊消费,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人的消费才是最重要的核心动力,简单的说,你花不花钱,其实决定了国家经济是否会增长。这跟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的中国一比较,简直是天壤之别。

目前中国人的收入在全球范围来看都不算低了,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年收入普遍是二十多万人民币的水平。中国年收入能达到二十多万的人,其实已经一大把了。我敢说你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年入二十万以上的人,不信的话,你打开你的微信好友通讯录看一看,拥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的人大量存在于你的身边。

2017年统计公报里面,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增长7.3%,这个增速比2016年加快了1个百分点。这个可支配收入不只是工资,而是包括存款利息,开商店,出租房子等在内的一切收入之和,22408元相当于平均每个月1867.3元,难道50%的中国人月入在1867.3元以下么?当然不是。

首先这是扣除税,社保和公积金之后的到手收入,其次这是把全国13.9亿人一起计算人均,你们家四口人,两个小孩和你们一起平均。因此你的收入能不能排在中国人的前50%,算一下你家庭成员的收入之和就知道了。四口之家到手收入超过2.24*4=8.96万元就能达到前50%的水平。

另外一个数据可以相互印证,2017年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3485元,年入为4.18万元,比上年增长6.4%。我之前的文章里面,有人留言说中国年轻人很多拿两千多的月收入。我必须要说,确实这样的人在全国各地都有,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健康的年轻人,在2018年还是一个月拿两千多,你已经落后了。月入3000元是对中国健康年轻人的最基本要求,否则你基本上就是排在中国的后50%了。月入三千对一个健康的中国年轻人要求并不高,毕竟农民工年入都有4.18万元。

我之前发过一篇文章,叫做《迈向发达国家的最后十年》,是说中国的人均收入在2025年左右会迈入发达国家的最低门槛。我们拿我国2017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美国比较一下,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17年9月12日报道,美国人口普查局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美国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为59039美元。

珍惜中国最后的快速增长二十年——深度解析2018年经济趋势

按照2017年6.75的平均汇率,美国家庭5.9万美元的中位数收入其实就是39.85万人民币。而中国家庭平均人数为3.1人,那么2017年中国家庭可支配收入为2.24*3.1=6.944万人民币,考虑这是扣除税,社保和公积金后的收入,就算总共扣了10%好了,因此中国家庭税前收入大约为6.944/0.9=7.716万人民币,是美国家庭的19.36%。

按照中国2017年7.3%的增速,加上人民币的升值因素,十年内中国家庭收入中位数达到美国40%-50%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可以迈入发达国家门槛了。

中国人收入在2017年的快速增长,为2018年的消费继续提升奠定了基础,实际上按照2018年1月《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中国老百姓今年的实物商品消费金额预计为5.8万亿美元,将会超过美国。

珍惜中国最后的快速增长二十年——深度解析2018年经济趋势

一般来说,在经济情况不好的时候,中国政府就会想办法刺激消费,主要通过房地产和汽车两大项,当然也搞过家电,比如2007-2013年执行了五年多的家电下乡补贴,就大大刺激了农村家电消费。

作为第一大工业消费品的汽车,是我国刺激消费的大杀器。2015年的时候经济不好,当时推出一个政策,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政策,从10%降到5%。也就是一辆十万元的车便宜了5000元,结果2016年中国乘用车销量猛增14.9%,而上一年的增长率只有7.3%。

很显然,降低税收对刺激汽车消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而在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汽车购置税从5%上调到7.5%。而从2018年1月1日开始,汽车又恢复到了10%的购置税率。2018年汽车购置税回升到10%的正常水平,可见中央判断消费目前问题不大,不需要通过汽车来进行刺激。

为什么这样说呢,还记得2015年以前,中国降低汽车购置税是哪一年吗?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作出决定,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结果当年乘用车销量大涨52.9%

为什么刚好是2009年和2015年实行购置税减半的政策?说白了还是经济不好,需要刺激消费。所以下一次中国经济什么时候不好,看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大概就知道。2018年,汽车购置税恢复到正常的10%了,说明现在消费升级和经济增长情况还不错。

另外,我国刺激三四线城市消费的利器—棚户区改造2018年还将继续进行,今年将会改造580万套,比去年的609万套有所减少了。我们把棚改和汽车一起来看,刺激三四线城市消费的棚改数量减少了,刺激汽车消费的购置税减免也取消了,房产和汽车两大刺激消费政策都在往后退,说明中央政府认为目前消费增长并没有太大问题。

我国现在的棚改全部是主推货币化安置,也就是直接给钱给拆迁户。这其实是我国最近几年的重大改革,以前主要都是给房子。货币化安置,给拆迁户钱之后,鼓励他们去购买商品房,而不是租房等两年然后回迁。政府统一和开发商谈价格,搞团购,这样还可以帮助拆迁户拿折扣,对开发商的商品房去库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拆迁户买了商品房,还得花钱装修,购置新的家具,于是消费就被刺激起来了。

今年580万户棚改,意味着我国今年有580万个拆迁户,理论上每个拆迁户都会拿到十几万到几十万元的现金,嗯社会主义好啊。我国棚户区改造,主要是针对重点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独立工矿区和三线企业集中地区等,当然大城市也有棚改,棚改成了刺激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景气的一个利器。

有时候看新闻,我们要理解背后发生的故事,2015-2017年中国搞了1800万套棚户区改造,这意味着过去三年有1800万个中国家庭成为了拆迁户,拿到了大笔现金,我可以说这1800万拆迁家庭中的绝大部分,他们一辈子从来没有一次性拿到这么多钱。

拿到现金,购买商品房之后无疑会继续进行消费。2018年棚户区改造继续进行,至少是可以起到稳定消费的作用。我一直在想,1800万家庭,加上今年的580万,就是2380万个家庭,从2015-2018年之间拿到了一笔巨款,这个会算进人均可支配收入吗?

从棚改和汽车购置税可以看出,中国政府目前没有大搞刺激消费的政策,说明目前消费增长的势头还是可以的。实际上,2018年1-2月,剔除季节性因素影响,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速加快了0.2个百分点,背后的原因就是汽车销售单价上升,导致汽车消费增长了9.7%,

但是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为了保证中国消费的持续增长,中国在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就是减少收入差距,这个对支持消费增长至关重要。

人越有钱,那么能存下来的钱就越多,换句话说,人越有钱,那么没有被花掉的钱就更多。同样是年入一个亿,让一个富人挣了,他这一年也就是买一辆汽车,这一亿让一千个人挣了,一年会买一千辆汽车,对需求的带动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说要缩小收入差距。

中国的收入差距,其实有两个,一个是地区间差距,各个省之间发展不均衡,这个可以通过转移支付来调节。另外一个是人均收入的差距。2017年的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现了这样一个趋势,平均数增长了9%,而中位数只增长了7.3%,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2017年前50%的中国人收入增长比后50%的中国人更快,这个就不太和谐了。而在2016年,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增长,一个是8.4%,一个是8.3%,两者都差不多。

珍惜中国最后的快速增长二十年——深度解析2018年经济趋势

所以在总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关于收入的部分,全部是调节收入差距的。

1: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这个是提高老人收入,我国城市老人养老金普遍2000元左右,农村老人普遍七八十元左右,简单的说,就是多给老人钱。

2:合理调整社会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还是要继续上调,也即是说,多给底层发钱。最低工资虽然每次提高就是一两百元人民币,国内很多工厂给的底薪都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给,根据底薪算加班费,底薪随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加班费之类也随之提高了,一年就能多出几千元收入。

3: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向艰苦地区、特殊岗位倾斜;----实际上是鼓励干部和职员到穷地方工作,提高艰苦地区工资水平,也就是多给艰苦地区的单位发钱。

4: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这一条也很清楚,给中产降低负担,刺激消费。多给“底部中产”钱,多给生病的人钱,多给养孩子的人钱。所谓底部中产,是指收入超过起征点不多的人群,起征点提高可以全部免掉他们的个税,给其减负,提高其消费能力。

为什么呢?

2013年全国收了6531亿元个税,而到2017年全国收了11966亿元个税,从2013-2017年,四年时间内几乎翻了一倍,增长83.2%。而同期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4200元,2017年中位数为33834元,四年增长39.8%。一个增长大约40%,一个增长了大约80%也就是说过去的四年,我国个税缴纳金额增速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一倍这说明一个问题:缴纳个税的人越来越多了,而这些新晋纳税群体其实主要是作为“底部中产”的工薪阶层。所以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很好的减轻工薪族负担,提高潜在消费能力。

5: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这条具体什么措施没有说,但是实际上导向是很明确的,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大类收入为工资,经营性收入(例如农家乐,路边的商店个体户),财产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也就是养老金为主)以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省为例,2017年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3.29元,实际增长7.3%,其中人均财产净收入3602.02元,比上年增长16.3%,这个财产性收入增幅居四大类收入首位,增速是最快的。

什么是财产性收入呢?对城镇居民而言主要是房租、储蓄性保险收益、红利、利息收入。2017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5077.21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人均出租房屋收入及自有住房虚拟租金收入增长18.6%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增长最快的部分是财产性收入,而财产性收入收入增长最快的部分是房租上涨,这就有点尴尬了…….总体来说,租房子的是收入较低的一方,出租房子的是收入较高的一方,这个房租过快增长,是拉大了收入差距。

所以我们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说了,要鼓励老百姓通过劳动增加收入,也就是多在经营和工资两项上下功夫,转移性收入(养老金)国家会安排增加养老金,老百姓不用管。而财产性收入国家则不说鼓励增收了,当然,财产性收入农村居民还是可以鼓励增加的,因为实在太低了,连广东农村人均一年也就400多元。2017年广东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414.81元,增长13.4%。

没有说鼓励财产性收入增长,还有个原因,就是目前市场各种理财产品泛滥,尤其是各种宝和P2P投资渠道,全国各地各种借贷跑路事件不断发生,个人投资上当受骗案件多发。很多人为了追求10%的利息,把大笔的钱投进去,其实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财产性收入增长,这个金融乱象和风险是需要下手治理的。财产性收入增长其实是好事,但是太快又是坏事,毕竟一个社会的财富还是主要靠劳动来创造的。

2018年政府工作里面关于收入这五条,全部都是缩小收入差距的举措。实际上除了这五条,另外还有一个房地产税正在立法。这个房地产税,其实更多也是调节税主要用于调节收入差距,按照普遍的预计,主要向多套房的富人征收,而普通人基本会在豁免范围以内。说白了还是调节贫富差距为主。五条方法和房地产税,全部是聚焦缩小收入差距,可以促进中国经济实现长期发展。

说完出口和消费,最后一个就是投资了。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还是个穷国,不仅中国老百姓没钱消费,中国政府和银行也没啥钱,所以也很难有钱去搞投资。八十年代中国研发运十民航客机,总投入5.377亿人民币,后来就下马了,投资太大是一个重要原因,国家没钱玩不起太多高科技,五亿多在现在不算什么,在当时可是天价。

1986年3月中国启动的863计划,专门研发高技术项目,是王淦昌,王大衍等科学家联名提出的建议,当时科学家们只敢向国家要两个亿,可见当时国家资金的窘迫程度,结果没想到邓小平最后不仅同意了,还批了一百个亿,简直让科学家们喜出望外。

今天的中国,已经从三十年前的资本短缺的时代,进入了资本丰富甚至富余的时代。

我写了些关于产业发展方面的文章,有很多读者私信我希望能一起搞投资,说自己在二级市场资金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的都有。我想说私信的读者们,你们比我有钱多了,应该我向你们请教如何赚钱,而不是相反。

中国经济需要不断的投资,但是依靠投资增长的效益是越来越低了,中国的投资正在进入从量到质的转变期。投资这个经济发动机也在逐渐熄火。

下图来自国家统计局,可以看出在2008-2010年三年,我国形成了投资高峰拉动经济增长,投资对经济贡献率,2008年为53.2%,2009年更是高达86.5%,2010年为66.3%。其中2009年这么高是因为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率为负,之后总体呈现不断下滑的态势,2016年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下降到42.2%,到2017年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只有32.1%了。

珍惜中国最后的快速增长二十年——深度解析2018年经济趋势

珍惜中国最后的快速增长二十年——深度解析2018年经济趋势

为什么投资越来越难以带动经济增长了呢?因为中国量的扩张的年代已经结束,质的提高的年代在到来。像以前那样投资建造更多的房子,更多的基础设施,更多的工厂就可以获得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基础设施短缺,房屋短缺,产品短缺的中国,而是一个已经开始出现过剩的中国,你继续投资扩张量,只会加剧过剩,真正需要的是高品质的服务和产品。

我们看下图,投资分为四大部分: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第三产业。

珍惜中国最后的快速增长二十年——深度解析2018年经济趋势

说说房地产,2017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9799亿元,比上年增长7.0%。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逻辑,随着年轻人总数的逐渐减少,对新房的需求在不断下降,理论上,2018年进入社会的应该是1996-2000年左右的年轻人,我国95后人数相比80后出现大幅下滑的态势。年轻人少了,房子的需求就是问题了,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城镇,挑战非常大,防止盲目投资形成新的库存将是长期的任务。

下图是2016年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25-29岁有1.0666亿人而20-24岁只有7910万人,15-19岁只有6156万人。

珍惜中国最后的快速增长二十年——深度解析2018年经济趋势

我国新建房主要是二线城市及以下一线城市,例如北京,深圳等,早已进入存量房时代,市场上交易的房子大部分是二手房。二线城市也在快速向这一步迈进。三四线城市还是主要以新房为主,但是由于人口流出,防库存是主要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人口的变化趋势,那就是现在中国大量地区人口已经下降了,新增人口主要集中少数大型城市。对一个省而言,人口在朝省会集中。

2017年中国人口增加737万,其中广州和深圳两个城市新增人口就是107万,两个城市就占全国新增人口14.5%。这是什么意思呢?整个广东2017年新增人口为170万,有107万集中在广深,如果再算上珠海,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城市,广东省广大的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人口处于平稳或者下降的态势。

全国也是一样,如果我们把几十个一二线城市全部算上,基本上可以看出全国三四线城市以下的人口总量是在趋向减少的。所以说通过投资新建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在趋弱。

作为旧房改造指标的棚户区改造,2017年开工了609万套,投资1.84万亿元,占2017年房地产投资10.98万亿元的16.76%。2018年的棚改目标下降到580万套,数量下降了4.76%。因此棚改为核心的旧房改造投资对经济的贡献度也在下降。

旧房改造不像新房,新房只要有需求每年都可以建,而旧房只要改造了至少又可以住三四十年。因此作为旧房改造指标的棚改数量逐渐下降是正常的,全国棚户区再过几年就可以改造完。

2017年经过大力去库存,到2017年1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892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15.3%,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大降25.1%,这个去库存相当给力。

未来随着年轻人口的减少,为避免再一次去库存,房地产投资必然是处于被管控的状态,依靠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了,黄金年代一旦过去,就会开始进入行业整合,大鱼吃小鱼的时代,

2017年碧桂园、万科、恒大三家大型房企销售均超5000亿,碧桂园销售额增长73.4%,达到5508亿元,一跃成为第一;万科2017年销售额5298.8亿元,增长45%恒大2017销售金额约为5009.6亿,同比增长34.2%,三家房企的销售额增长显著的快于行业平均水平,集中度不断提高。

那么基础设施呢?在2016年和2017年,中国通过大量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刺激了经济的发展,换来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我国2016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4%,2017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但是高速投资增长对经济的拉动力其实在越来越弱。

以铁路为例,中国对铁路的投资,2014—2017年这四年铁路建设投资进入八千亿元稳定期,其中2014年为8088亿元,2015年为8238亿元,2016年为8015亿元,2017年为8010亿元。而在2018年,这个数字将会变成7320亿元,首次从八千亿级别出现下降。

中国的铁路,最值钱的路段其实已经修完了,京沪高铁就是全国最值钱的一条线,目前主要大中城市基本接入高速铁路网,越往后修主要是补充连接,经济价值越来越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越低。例如现在正在修的川藏铁路,其主要是战略意义大于经济上的意义。

公路也是一样,我国还在不停的修高速公路,但是中国哪个大中城市现在没有高速公路吗?基本都有了,不要说沿海省份,现在连河南,江西,贵州都县县通高速了。

由于中国对全国基础设施100%覆盖有一种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情结,典型的就是各种村村通工程,每一个村庄都要有互联网,公路,电力,广播电视,而且标准还不低,因此未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会继续进行,当然经济效益递减是不可避免的。

我国在过去两年大幅度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式来稳定经济增长,经常关注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等公司的人都知道,这些工程机械公司业绩大规模复苏,市场又开始一片红火了。但是基础设施投资不可能作为长期投资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因为越往后基础设施越完善,边际收益在逐渐降低。

我国2016年和2017年 17-19%的基础设施投资超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当然了,基础设施我国有一个很好的机遇正在来临,那就是作为通信基础设施的5G网络,当年2018年5G网络还不会开始大规模建造,但是5G基础设施带来的收益将是巨大的。

还有一个就是制造业了,制造业中国2017年投资了19.36万亿元,只增长了4.8%,为什么增长这么慢呢? 主要是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64430亿元,下降1.8%。例如我们的钢铁产业,主旋律就是去产能。

与此同时,两大核心产业汽车和电子的投资却在高速增长,一个是汽车制造业投资完成13100亿元,增长10.2%,另一个是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12914亿元,增长25.3%。如果看所有的高技术产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全年为42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制造业已经出现了显著分化,传统高耗能,产能过剩的工业投资很难增长了,因为已经产能过剩,与此同时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却很快,可见市场需要的是高技术的产品。

所以说,对制造业投资来说,现在已经过了追求量的阶段,而是要提高质,一旦从追求量的阶段到了提高质的阶段,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会大大降低。

为什么呢?当市场处于成长期的时候,所有企业的投资都能赚钱,只是赚多和赚少。好比这条街的人早餐需要吃200个包子,两家包子铺投资的总产能100个,当然100个都够卖出去并且赚到钱。

当产量足够,市场已经饱和,就会进入零和游戏阶段,也即是只有质量和技术水平更高的企业会胜出并盈利,其他企业的投资则会出现亏损,从而降低总投资效率。

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短缺产品吗?可以说没有。同样的还有第三产业,也是进入到追求质的阶段,中国以后的投资,更多的是结构的调整,同样的一万亿,投到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尤其是中国还比较落后,存在巨大国产化替代空间的产业,对经济的增长拉动会更大。总的来说,由于量的时代已经结束,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会继续越来越弱。

简单的做个总结,结论很简单。

1:需求的三驾马车已经熄火了两个,消费作为绝对主力拉动经济的时代来临了,我国经济发展正在逐步具备发达国家特征。

从2007年到2017年,中国出口仅仅从1.22万亿美元增长到大约2.27万亿美元(15.33万亿人民币)。十年增长还不到一倍,所以说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出口高增长时代就已经结束了。

投资接棒成为了拉动中国经济成长的绝对主力,尤其是2008-2010年三年,投资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超过了消费和净出口。当然我们如果看数据,会发现这三年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奇高无比,正面因素就是刺激了经济发展,把中国从金融危机中拯救了出来。

负面因素就是更多是量的扩张,投资了大量重复产能,直接导致后面出现大面积亏损。受影响最严重的就是我国的工程机械,钢铁,机床,石化等产业在过去的五六年处于惨淡经营的态势,现在才开始逐渐缓过来。

而到现在,我们不可能再走2009年的老路了,投资的总边际效应也在逐渐降低,消费主导经济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了。而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是成熟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征。我们的竞争对手美国,其经济发展就是主要靠内需拉动,靠美国国内消费拉动。

2:中国为什么要搞一带一路?拉动投资和出口,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

三驾马车为什么出口和投资两匹马越来越弱呢?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了,实际上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都是中国,中国占世界的出口份额已经到了一定地步,再想大幅增长就比较难了。

因此要想继续增加出口,那就要帮助世界各国实现经济发展,搞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这个世界,每年经济总量,中国15%,欧盟和美国都是20%-25%,日本大约6%,另外还有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什么意思呢?中国+发达国家占了全世界需求的70%左右。

因此帮助其余的30%的发展中国家把经济发展起来,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的激发其经济发展,做大蛋糕,扩大对中国制造的需求,这就是要搞一带一路。

另一方面是投资,非常明显,中国本土的基础设施骨干覆盖已经完成,中国的国土和美国差不多大,但是不管是通信网络基站数量,电网线路长度,高速公路里程,高铁里程均已经超过了美国。

虽然还有5G网络,机场建设等机会,但是总体来说,依靠基础设施来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是趋弱的。房地产也是一样,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化,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增加了购房的需求,极大的促进了房地产的繁荣。而现在随着城市化渐渐进入末期,年轻人口的不断减少,房地产的拉动作用也在不断降低。

本土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趋于饱和,那就要去一带一路国家寻找机会,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市场都处于短缺状态,因此修建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

不要说一带一路国家,我国近几年高速发展的两个省份:贵州和重庆,增速都在全国前三位,其实仔细一看这两个省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增长占了经济高增长的主力部分尤其是贵州,以前交通很差,现在县县通高速。重庆和贵州的高速发展经验表明,对于不发达地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非常大的。

2016年10月,埃塞俄比亚通车的亚吉铁路,从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到港口吉布提,长度752.7公里。该铁路由中国建设和运营,造价高达四十亿美元。埃塞俄比亚90%以上的进出口物资经由吉布提,亚吉铁路建成,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的运输时间从公路运输的7天减少为10个小时。

这对埃塞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将是飞跃性的。由于该条铁路由我国企业负责运营,因此我国不仅可以获得较大投资收益,而且还能极大的增加对中国制造的需求,拉动我国产品和服务出口。

3:中国已经进入了发达国家攻坚阶段

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都在走弱,因此要保证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必须要保证国内产业能很好的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

我国目前的工业和产业能力,满足中低端消费需求是没有问题的,在中低端产业领域,以前长期困扰中国的产量不足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进入了产能过剩的时代,现在是到全力攻克高端产业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时候了。

如果我国的高端产业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那么这个需求就会被外国产品和服务占领,无法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简单的说,中国消费者花了100元,有70元买了国产货,有30元买了外国货,因此虽然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是100元,但是对于国产产业来说,实际上只能满足70%的需求,要想扩大对国产货的需求,拉动经济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向高端。

而要走向高端,唯有大力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保护知识产权,和发达国家产业直接竞争,刺刀见红硬碰硬。

目前来看我国在2017年对研发的投入是做的不错的,R&D费用达到了1.75万亿元,增速高达11.6%,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R&D的支出占GDP总量为2.12%。专利也在猛增。

那么我们会在哪些高端制造业领域和发达国家硬碰硬呢?

今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是“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等,这充分说明了我国通过发展高端制造业继续拉动经济发展的决心。

这五大产业,我们的竞争对手无一不是发达国家,无一不是发达国家的命脉产业,这是强者的游戏,其他发展中国家基本没有能力参与。

实际上我国在上述五大产业均在快速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所谓的“总等收入陷阱”对中国是伪命题。

这五大产业,其实是我国从高技术制造业和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挑选出来的“精选项”。

高技术制造业有六项: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七项:(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中的工业相关行业。

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专门把五大产业单独列出来,我们未来的投资机会也在这五个之中。上面的五个产业的头部公司,未来必然会有超常规的高速发展。

我们看一组数字就知道了,2017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7%这些有关“质”的部分都在保持快速增长。

4:珍惜中国最后快速增长的二十年。

这个二十年是一个概数,按照我国官方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其实还有17年。为什么说是最后快速增长的二十年?中国过去几十年之所以能高速发展,重要原因是我国的技术和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落差。

因此我们通过学习先进技术,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管理方式,实现大量出口,同时用赚取的利润对国内落后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进行大量投资,就能够实现高速增长。

但是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中国制造越来越强,出口份额越来越饱和,基础设施越来越好的情况下,通过产量扩张实现增长的时代结束了,我国的经济增速已经下了一个台阶,进入了6-7%的新常态。

2017年出口增长了10.8%,但是即使这样不错的出口增速,最终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只有0.63个百分点。

出口和投资已经越来越难拉动经济发展了,内需已经成为绝对主力。而要满足内需,只能在高端化制造方面下功夫,我国目前在中低端产品技术水平已经赶上西方水平,国产化替代完成,通过扩大中低端产品的产量来实现经济增长已经难以为继了,反而会形成库存和过剩。

我国以后的经济增速,越来越取决于我国产业走向高端化的速度。

而“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新材料,航空航天,移动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在一二十年内预计将逐步赶上西方水平,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

二十年后中国和西方的技术水平已经总体基本拉齐,开始成为并行领跑者的时候,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就结束了。其实这个很好理解,那条路有人走过而且还给你留下了路牌,你走起来自然快,如果你前面的路从来没有人走过,那走起来自然会更慢。

那么怎么解决二十年后技术代差消失后中国的发展问题呢?这就要加大基础科学研究力度了。2017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为9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总体势头还是不错的。后面我会写2018年世界各国科技发展的趋势,很多数据出来之后,会完全出乎人意料。

最后的快速增长二十年,值得好好珍惜,这样长达半个世纪的经济高速发展繁荣时期结束后,很难再有了,中国社会将会从以7%增速发展快速变化的社会,变成一个2%,3%增速的节奏缓慢,变化缓慢的社会,进入类似于今天美国的社会形态。

我们今天你追我赶过程中形成的焦虑的快节奏生活,都将在那个时候终结,同样的财富暴增的机会也会大大减少,那时候我们回忆起现在,也许会说,当年的中国真的是一个“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快速变化时代啊。

珍惜中国最后的快速增长二十年——深度解析2018年经济趋势

欢迎小伙伴们转发、点赞、发表神评!

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电话:18664516686,商务合作请加QQ:453658296

今日推荐!高端财经人士必备微信号

财富头版

微信号:

caifu355

推荐理由:第一时间深度解读最新最热的财富、资本、管理热点。


▼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珍惜中国最后的快速增长二十年——深度解析2018年经济趋势

财经三分钟

微信号:

qgq1818

推荐理由:第一时间深度解读最新最热的财经热点、大事、评论。


▼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珍惜中国最后的快速增长二十年——深度解析2018年经济趋势

热文推荐点击标题可查看文章

突发,落户制度巨变,楼市炸了!

赚大钱的所有思路都在这了,别当最辛苦的最底层!

为什么建议你留在一线城市!

吴晓波:未来五年在中国最赚钱的不是股市、房地产,而是......

家只有4个人的公司,年赚7000万!

疯狂!小县城楼市狂欢,一场精准收割扑面而来!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