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开天窗,只好谈论王兴的“边界”了

怕开天窗,只好谈论王兴的“边界”了

王兴说,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

直到傍晚,还没有什么好的选题,想着今天不能开天窗,只好说说《财经》杂志发布的小晚老师的文章,关于王兴与美团的那篇。只说文章里一个点,其实就主要一句话,也是小晚文章的标题。

这里没有任何系统思考,只有瞎BB。而且,我这人最大缺点是特别绕,逻辑混乱,有时还不说人话。不过,有人说,最大优点也是如此呢。

得先开个玩笑。有个哥们说,好像男记者采访王兴的机会不多。

还说,除了小晚、山东姑娘judy,他很少接受采访。

朋友圈里,一个三观特正的知名媒体人如此说:很多老板遇到小晚就展现出令人发指的坦诚。

这里一点坏心眼都没有,她们都是我比较尊重的媒体人。王兴看上去一切正常,姑娘们也是非常吓人的专业,文章写得棒棒哒。

这里我就提前绕了,说几句为什么男性企业家面对女记者会令人发指的坦诚。

1、男记者提问通常牛逼哄哄、硬邦邦的,挑战味道太浓。还特别喜欢总结一些理论,通常是主题先行、提问时自己先入为主预设了答案,让人生厌,采访容易中断、冷场;女记者相对来说会让老板们少一些提防心理。她们比较黏人,就算有点婆婆妈妈,获得的新闻细节,通常都比男生多;

2、男企业家,危机或者行业变局周期,通常更倾向于女记者聊天,有一种安全感。别往恋母情结上想,人都有倾诉的欲望,女性是适合的倾诉对象。

作为整体的女记者群体,实力通常不如整个男记者群,你看诸多媒体里牛逼哄哄的领导,绝大部分是男性。这里有从业的歧视,也有家庭影响,同时不能否认,也有一定的思维原因。但顶尖的媒体人,女记者比例可不低,甚至越来越高。

它吻合着一个行业、社会的变迁。女性的心理、视角,社会与家庭角色,往往比男性更能看到融合一面。

当然,不要以为女记者就一定温和、面善。顶尖的女记者,从男人堆里杀出来,有时比男人还男人,力量十足的。少惹她们,否则可能会记你三辈子。

通常来说,顶尖的女记者们,颜值还都高高的。

关于这个,去年也跟小晚老师沟通过,她招人的时候,提到一个条件:颜值。我在朋友圈贴过《颜值与文章水平的神秘逻辑》。

怕开天窗,只好谈论王兴的“边界”了

怕开天窗,只好谈论王兴的“边界”了

就算三观不正,观点不合理,你们读了也不能说什么。毕竟,在我眼里,你们长得都还行,我很满意。

写到这里,差不过1000多字过去了吧,今晚公号又可以不开天窗啦。

言归正传。回到小晚老师的文章。

我以为,这篇文章最关键的部分,并不是王兴对BAT的褒贬,而在于一种商业理念的更新。

文章里,王兴认为,太多思考边界和终局是错误的。与多数企业的领导者从垂直领域开始成长不断延展,更多去思考终局和边界的思维方式不同,王兴更多是通用的、跨界的思考。

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你可以把边界理解成万有引力,每一个物体因为质量的存在,它会产生引力,会影响其它所有物质。差别就在于——离核心越远,影响力越小,或者是它本身的质量越小,变得影响力越小。”文章里,他说。

万物其实是没有简单边界的,所以我不认为要给自己设限。只要核心是清晰的——我们到底服务什么人?给他们提供什么服务?我们就会不断尝试各种业务。”文章里,他继续说。

这两段真的颠覆了我长久以来的思考与观感。

过去一段,“边界”是我文章里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

我崇尚建设性批判的风格,崇尚新闻与言论的“节制”之美。“节制”这个词,是某年采访中芯国际时郑良中同学跟我聊过的一个词,我记下了。他现在是湖北某报业高管,昨天把我拉入一个红包群,赚了几块钱,估计都忘记给我的谆谆教导了。

它也是我不断衡量一个个企业或其他商业组织的标准之一。就是,你是否足够专注,你是否有“边界”意识。

过去几年,我在英特尔、三星、台积电、富士康、华为、阿里以及诸多巨头身上轮番套用过。零碎的言论多多,已经庸俗到家了。

我的认知,是有产业背景支撑的。最初的工业体系,崇尚那种垂直一体、大包大揽的IDM模式,就是啥都自己做;然后随着产业成熟度提升,开始走向水平分工风格,规模得以壮大。

前者,你在早期的美欧日韩能看到许多经典。至今日韩仍很分明。而后者,你在中国台湾地区能找到许多案例。

苹果与安卓的生态,就是经典的案例。

最近几年,我也观察到反向趋势。就是IDM模式重新复活。案例多多,这里不绕了。我知道这里面有对许多细分领域水平分工过度的拨乱反正。

从内心来说,我意识到了某种价值的回归。它跟互联网媒体生态也是异曲同工。记得老作家王蒙在前年某期《上海文学》上发过一篇评论,批判了碎片化时代的思考,如何导致价值虚无,倡导一种系统的思考。其实都差不多吧。

但是,坦率地说,一种长久以来的思维定势,常常让我无法跳脱出上面的习惯。过去多年,甚至直到最近烂稀稀的文字里,我仍抱守着强烈的“边界”意识。我甚至已经将它“道德”化。

有几个好朋友提醒过我,王忽忽,你能不能不那么有凛凛的道德感啊,装什么啊。

我确实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属于我骨子里的某种逃避机制。“边界”意识让我感觉周围的关系很安全。

回到王兴的言论来。我内心被这两段触动了:

1、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

2、万物其实是没有简单边界的,所以我不认为要给自己设限。只要核心是清晰的——我们到底服务什么人?给他们提供什么服务?我们就会不断尝试各种业务。

对话挺长,焦点很多。这第一句被小晚做成了标题。我想,她应该是有某种价值取向的。这点我确实没问她。

不是说两处表达多牛逼。我所认为的商业理念更新价值,在于它对一种“节制”意识的批判。

很多时候,商业“边界”与“节制”,是被道德裹挟的结果,它不是建立在尊重用户、尊重产业的基础上。

中国国情不同,产业里的商业模式也很丰富。你能在这里找到所有的形态。但整个来说,这周期强调“边界”意识,是一个日益复杂、看不清未来的环境中,为避免失败或者冲突,潜意识里寻求的一种自保策略。

无形中,它限制了一种重塑格局的行动。

一些失败的案例更是加重了这种思维的路径依赖。这两年,我们没少看到那些有偌大视野、狂躁狂妄无比的创业家们。贾跃亭就给人这种印象,不是吗?可以批判他自不量力,种种不负责甚至危险的部分,但在纯粹的理念上,“生态化反”隐含的趋势,有错吗?

我曾赞扬过华为的节制。几乎每次写到,我都举出所谓管道本位、“上不碰内容下不碰应用”云云;阿里的开放平台模式,我也是反复书写。台积电坚守独立Foundry的模式,我也是牛逼哄哄地映衬不少。

虽然,它们早就局部打破自己的边界,渗透很多。比如台积电已经是IDM风格的企业,阿里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开放平台,华为2C业务也涉足应用等等。此外,郭台铭家的鸿海集团多年前就已经渗透渠道与终端品牌。

但是,这些企业自己对外阐释时,仍停留在过去的话语体系里。而我个人当然也是如此,老实说,最近一年,我对自己极为不满的一面,就在于已经意识到这种情境与趋势变化,却仍固守着过去的价值观。

这是许多企业在商业理念上的骑墙风格。整个行业缺乏一种坦荡、坦诚、直道而行、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精神。

很多时候,我们能看到,许多企业之间的博弈,都有一种言不由衷、鬼鬼祟祟的感觉。媒体人,不敢说起其他更多,至少我自己在分析这种趋势时,曾经很多次不由自主地为行业里的“尊者”讳,为领头羊讳了。

当然,我说的是一种心胸、澄明的心境,不是否认商业有它的隐情。一个企业追求自己的利益,打破一些边界,涉入伙伴地盘时,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喊:兄弟,我来了,我坦荡又开放。

王兴的两句言论价值在于,他是站在关注客户或用户、化解行业问题的基础上发声。

万物确实没有简单边界。我所看到的商业组织,没有一家真正遵循了纯粹价值观的。渗透、跨界、交汇地带的语言表达,就是那么隐晦与鬼鬼祟祟。

“只要核心是清晰的——我们到底服务什么人?给他们提供什么服务?我们就会不断尝试各种业务。”我认为,王兴这句有打破假惺惺和稀泥的产业氛围、拨乱反正价值的。

以他这个身份,以美团点评所处的行业地位,复杂竞合关系中面临的挑战而言,我认为,王兴展示了一种言论的勇气。这确实也是理念的更新。

这当然一定是王兴与美团点评的自喻。

就像文章描述的一样,美团现有业务版图确实足够繁杂。餐饮、玩乐、丽人结婚亲子、无数到店场景(未来少不了会“到家”)、移动出行、酒旅、文娱、支付、云计算等等。

过去一段,外界甚至认为,当它与阿里闹过之后,它仿佛在怄气,处处与阿里系们对标。仿佛就差强化交易属性,连电商都要重度布局了。

文章里,王兴谈到阿里,有些评论值得商榷。尤其是针对马云、逍遥子当初与他谈判时的语言,脱离当时场景,我们体会不到真实的氛围与心理。

但就“边界”来说,我个人认为,美团点评的生态体系杂而不乱,有它核心的基础部分。

不要只从表层业务单元看它吧。如果从源头算起,美团点评中的点评部分,称得上中国最早的餐饮生活O2O平台。10多年来,它积累了许多商户、用户数据,还有牛逼的评价信息,并且沉淀下不错的技术力量。加上美团用户、覆盖以及垂直化布局,这个新组织,其实具有成为行业一极的风貌。

我应该是最早将它们描绘为BAT之外一“极”的作者。最初是用在点评身上。它的体量当然远远不及很多同行,我的定义应该说有些夸张。但我更多是从商业模式与未来成长性角度来定义的。后来,很多人将合并后的新组织描绘为中国互联网一“极”了。这不怪我,至少目前,我认为已经算不上粉饰。

起初我担心这个组织整合出现危机。如果不能在底层的数据层面打通,并且用ICT以及种种智能技术贯通,这个合并是没有意义的。所幸我们看到,去年年中,王兴公布的组织架构与业务变革,显示出他处乱不惊、清晰的操盘术。他倡导的互联网“下半场”概念虽然遭到很多同行质疑——一些人说是个伪概念,没有“下半场”或没有到这个阶段等等,但是,当BAT、京东、小米以及众多企业不断对外强调战略转型、渲染新的开放理念后,这个概念仍然流播开来。

我个人认为,用不着从文字层面抠“下半场”的合理不合理,清晰不清晰,而是应该尊重一种基本的趋势判断,尊重王兴“下半场”概念的构成要素,即:

1、“上天”。说的是整个行业面临新一轮技术革命,并与更多行业持续融合。要看到,美团点评业是一家技术与数据驱动的公司。没有技术,它不可能撮合B、C两端日益多元、即时、碎片化的诉求。王兴之前多次提及美团云,它正是技术从内部支撑走向外部服务的信号。

2、“入地”。说的是美团点评从主要做较薄的引流服务(吃喝玩乐)走向垂直化,渗透行业,触达供应链深层。实际上,很多人看不到,它的餐饮、到店业务早就渗透后台ERP,酒旅等许多板块也已经壮大;

3、全球化。这个不多说。

如果你拿BAT、京东、携程甚至诸多拥有硬件业务的互联网企业对标,它们在上述三大维度(技术、落地深耕、全球化)上,几乎是共振的局面。

事实上,在我眼里,BAT,这个词汇延续这么多年,已经成为产业格局僵化甚至抑制创新的象征。它到了被打破的周期,它们之间的界限,以及它们与中国更多互联网企业群体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却仍然空空地谈论边界。

我个人认为,到今年年初完成新一轮人事调整后,王兴主导的公司变革,已走出最大风险周期,实现了“软着陆”,未来,更多是精耕细作的节奏了。

而这个过程里,很多人没有体会到王兴上面提到的打破边界的“核心”。其实,它就是无数的普罗大众,过去它只是提供吃喝玩乐,如今几乎所有的生活场景,它都渗透,背后的支撑是什么呢,说技术与数据有点笼统,它们当然能精准地撮合BC两端。

在我看来,更是因为吃喝玩乐这种刚需高频培育的市场。它对中国城里人生活习惯的改变,功莫大焉。美团点评的APP,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业里不逊阿里与腾讯应用的罕见产品。

而且,我还观察到,在王兴主导的随后垂直化布局里,“吃喝玩乐”已经成为美团点评构建应用场景的核心单元,甚至本身就具有连接的能力。它们的高度碎片化,与美团点评酒旅、民宿、出行等等板块,具有天然的整合趋势。它们背后对应着强大的大数据与云计算能力。

这个过程里,很多人骂王兴。因为人事的调整伤了人心。说点评的老干部几乎被全部清洗出局(当然美团也有),任人唯亲等等。总之,王兴被描绘成一个心狠手辣、刻薄寡恩、过河拆桥的小人。

我前不久为此写过一篇,说你们看到的是阴谋,我看到的是格局与胸怀。结果引来阵阵臭骂,后台的留言我都没好意思公布出来。

我确实谈不上熟悉王兴,只是小范围采访过他,还有乌镇互联网大会给他指出厕所方向的经历。不过,我更多出于一种直觉、商业社会的基本面,人性的体谅。

虽然年龄还算新生代与中坚代之间,这么一个连续创业多年、经历复杂、与周围竞合深深的人,身处一个如此充满生机的时代,怎么可能完全无视商业伦理与商业准则呢?

这么说,不是认为这个人就是个成熟的善茬,心态完全成熟,商业上,从心所欲不逾矩,怎么做怎么有了。我也不认为王兴已经达到这样的高度。

比如文章里,他对BAT褒贬不一,我觉得也是利益左右的结果。大致如此吧:阿里被他说成了一个霸道的家伙,甚至将马云、逍遥子描绘成充满控制欲望的人,说百度已经不在级别,腾讯是个好人。。。。。。

在我看来,这里面肯定有太多误导。就这一点,我不认为,他的言论是负责的。

当然,我们得尊重他的表达权利,言论立场。其实,刚读过那几句,一瞬间确实能将它与我对王兴有限的印象匹配起来。记得采访时,面对我们一帮人,他只管滔滔不绝地讲,等到我们想问问题的时候,他很快因为其他事走了。我记得那天我描绘过他的光头,美团PR还有些忌讳。

他似乎有些不太顾及别人的感受。这种细节与小晚文章里传递出来的气质基本吻合。

不过,也许,只有这样的王兴,才会有上面我所认同的“边界”与“核心”的辨析吧。如果每个人、每个企业对周围都黏黏糊糊,模糊妥协,那确实也是比较麻烦的事儿。

他的思考、偌大视野与他的个性之间,应该会持续发生龃龉。但这是一个鲜活的人,你得尊重他的表达。

你能感觉我对王兴的某种喜好。是的,新一代互联网企业家群体里,他应该称得上一个出色的思想者。另外的当然还有赵钱孙李王二麻子等一帮子人。我这么说,其实当然也不怕丢人了。作为一个旁观者,每个人的收获

确实不一样。

马云们视野开阔,周鸿祎们认知犀利,傅盛们有引领全球化的气质,这也无妨王兴们的地位。

我要说,这个时代,尊重这帮人的言论,还有另外的原因。多年来,狭义的社会科学里的思想家,震撼的原生思想越来越少,更多是将原来的体系打磨精致。整个社会,影响更大的言论主体,忽然转移到了当代互联网企业家群体中。凭借商业理念的传播,他们个个好像思想家了。

这不是偶然吧。就像上面写的,产业水平分工太久,分久就会有系统化整合的诉求。这个社会,无论中国还是海外,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各自分立太久,每个细分领域,藩篱很深。启蒙运动之后,人类的认知拓展飞速分化。学术、思想、科学,甚至艺术和运动上的进展,统统体现为越来越细的分科。威尔逊《知识大融通:21世纪的科学与人文》多年前,描绘了割裂甚久之后,人类将迎来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并且,他更多站在科学的视角会通人问。

互联网具有无边的穿透力。马云说,互联网没有边界。互联网企业家确实在商业层面能比更多人洞见未来。

我所说的尊重他们表达的权利,有一层就在这里。

但也不要觉得他们多神奇。他们的思想,也建立在自己公司商业运营的基础上。即使思考时足够坦诚,商业立场本身也决定了他们的局限。

回到王兴的言论上,恐怕就是如此。最近一段,BAT以及互联网群雄不断更新着话语,而美团点评却持续遭遇质疑,前几天还看到有个知名人士质疑它的商业模式、估值数据。

小晚老师与他的对话很出色,也很难说王兴本人没有较深的公关用意,就是为这个阶段的美团试图澄清。

我们还是有更多理由放弃这种猜测。起初,我觉得这类对话文本,可以处理得更温和一些。但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妥协。

按照一些牛逼的报刊编辑老大策略,那最后一定是为平衡而平衡的操作,要求记者去补充采访反方,最后出来一个过头的平衡文本,人为阉割了生动、有趣、个性化的深入访谈。这个层面的“新闻”,根本就不是新闻,它看上去没有杂质,纯净水一样,有一种所谓独立的架子,其实是一种非常害人的新闻策略。

从这点来说,小晚老师的文章,直接用对话文本呈现,本身也是一种编辑立场的体现吧。如此长、焦点如此多、明显会引发争议的文本,她的标题就只用了王兴上面那句话,我相信,她对于“边界”的理解,也许有一些趋同。这个我倒确实没有请教过她。

夸克点评。覆盖百家、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创事记、腾讯、搜狐等。

商业合作请联系:2223843522(QQ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